美国大米产量很少,对外贸易量相对较小,而且美国以小麦为主食,基本不进口大米。因此,美国实施所谓的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对国际大米市场的影响不大。随着关税风暴愈演愈烈,我国稻谷市场仍将继续保持“淡定”,再次成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
近日,美国宣布了所谓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并针对部分贸易伙伴加征更高关税,导致全球商品包括农产品的贸易秩序受到重创,国际、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,但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冲击预计有限。
美国大米国际贸易相对较少
美国所谓“对等关税”政策的出台,导致全球大宗商品出现大幅下跌,但对国际大米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。虽然美国也生产大米,但产量不大。美国农业部3月预测数据显示,2024/2025年度,美国大米产量约705.3万吨,位列全球第十三位,仅占当年全球大米产量的1.32%。
美国大米国际贸易量相对较小,2024/2025年度美国大米出口量约312.5万吨,为全球第六大出口国,仅占当年度全球大米贸易量的5.3%,且其主要出口到加拿大、墨西哥等美洲地区,对远在亚洲的国际主要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基本没有影响。
而美国以小麦为主食,基本不进口大米。因此,美国实施所谓的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对国际大米市场的影响较小,远不如对小麦、玉米和大豆的影响大。由于美国距离我国路途遥远,物流费用较高,且美国的大米品质相对较好,出口价格较高。
如3月19日,美国4%破碎率白米报价676~680美元/吨,4%破碎率蒸谷米报787~791美元/吨,同期泰国5%破碎率白米报427美元/吨,100%蒸谷米报442美元/吨,美国大米比泰国大米价格高50%以上。因此,多年来,我国没有进口美国大米,也没有向美国出口大米。互加关税,对中美两国的稻米市场没有直接影响。
短期国内稻米市场保持“淡定”
此前,在美国所谓“对等关税”政策出台前,我国就对美国的两次无理加税进行了反击,提高了从美国进口的玉米、大豆和小麦等农产品的价格,刺激国内小麦、玉米和大豆价格出现上涨。一季度,小麦、玉米和大豆的市场表现明显强于稻谷。
美国所谓“对等关税”政策宣布后,不断升级加码。最新消息显示,我国也于4月9日发布公告,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开始,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84%的关税。尽管“关税风暴”愈演愈烈,预计国际、国内农产品价格也将随之出现大幅波动,但我国稻谷市场仍将继续保持“淡定”。
一是我国稻谷供应充足。2024年我国稻谷产量2.075亿吨,较上年增加93万吨,已连续14年保持在2亿吨以上,库存十分充足。美国农业部3月预测数据显示,2024/2025年度我国稻米期末库存为1.035亿吨,占全球稻米库存的57%。单纯从供求关系看,我国稻米市场缺乏上涨动力。而当前国内稻谷与小麦、玉米的比价偏高,水稻种植效益相对较好,面积能够得到保证。若年景正常,稻谷产量仍有望丰收,后期稻谷供应宽松局面有望延续。
二是托市稻谷竞价销售成交持续低迷。上周,国内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清淡,总成交率仅1.15%。本周二,年度内第二场托市稻谷竞价销售开拍,成交依旧低迷。本次国家共投放2020年至2022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62.9万吨,与上周相同;实际成交8830吨,比首场拍卖略增1567吨;总成交率仅1.4%,与首场的1.15%接近。成交均价为2590元/吨,比首场低33元/吨,均以底价成交。其中,安徽中晚籼稻成交4830吨,成交价2590元/吨;黑龙江粳稻成交4000吨,成交价2590元/吨;江西、河南的稻谷均流拍。托市稻谷成交低迷,说明市场主体对国内稻谷供应信心较足,没有产生短期抢购行为。
三是国际大米仍难摆脱低迷走势。上周,国际大米市场继续低位走弱。4月3日,泰国大米出口FOB报价(5%破碎率,下同)412美元/吨,周环比回落11美元/吨;越南大米401美元/吨,持平;印度大米384美元/吨,回落12美元/吨;巴基斯坦大米393美元/吨,回落1美元/吨。
在全球大米供求得到改善的情况下,国际米价仍将低位徘徊。美国突然祭出关税大棒,全球贸易成本增加,可能导致国际大米需求减弱,而大米出口国的出口动力却可能增加,将加剧国际大米的低迷走势。
四是政策仍有较强支撑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刚刚发布的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(2024-2035年)》均提出,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,加上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中小幅上调,将对国内稻米市场构成有力支撑。
综合分析,在上有压力、下有支撑的作用下,预计国内稻米市场短期将继续保持小幅波动走势,上下空间均较有限。
(来源:粮油市场报)